如果该内容未能解决您的问题,您可以点击反馈按钮或发送邮件联系人工。或添加QQ群:1381223

伤心疾首:典故与应用

伤心疾首:典故与应用

典故与出处

“伤心疾首”一词源于中国古代典籍,常见于《史记》和《汉书》等文献中。其中,《史记·魏公子列传》中记载了魏公子无忌(信陵君)在魏国被秦国攻打时,痛心疾首,决心报仇雪恨的故事。原文为:“公子为人仁而下士,士无贤不肖,皆谦而礼交之,不敢以其富贵骄士。士亦以此多归之。公子闻赵有处士毛公藏于博徒,公子往请之,毛公不应。公子乃间步行,执辔至其家,毛公乃许诺。公子与之归,置酒大会,毛公谓公子曰:‘臣闻魏公子仁而下士,士无贤不肖,皆谦而礼交之,不敢以其富贵骄士。士亦以此多归之。今公子自以为天下之贤公子也,吾恐公子终不得士也。’公子闻之,伤心疾首,终身不忘。”

意思

“伤心疾首”原意是指内心极度悲伤,头痛欲裂,形容极度痛苦或悔恨。后来引申为对某事感到非常痛心、悔恨或愤怒。

应用场景

  1. 个人情感:当一个人经历了重大损失或失败时,可能会用“伤心疾首”来形容自己的心情。例如,失恋、亲人离世、事业受挫等。

  2. 社会事件:在社会新闻中,当某一事件引发公众的强烈不满或悲痛时,媒体或评论员可能会用“伤心疾首”来描述公众的情绪。例如,某地发生重大灾难或社会不公事件。

  3. 文学作品:在小说、诗歌或戏剧中,作者常用“伤心疾首”来描绘人物的内心世界,增强作品的感染力。

相关话题

  • 情感教育:如何处理和表达自己的悲伤情绪,如何在伤心疾首的时刻找到心理平衡。

  • 历史人物:探讨像信陵君这样的人物,他们在历史上的作为和对后世的影响。

  • 心理健康:讨论如何面对生活中的挫折和痛苦,如何从“伤心疾首”的状态中恢复。

  • 文化传承:分析“伤心疾首”这一成语在中国文化中的地位和演变,如何在现代社会中继续传承和应用。

  • 文学创作:如何在文学作品中恰当地使用“伤心疾首”来增强情感表达,提升作品的艺术性。

“伤心疾首”不仅是一个成语,更是一种情感的表达方式。它反映了中国人对痛苦、悔恨和愤怒的深刻理解和表达方式。在现代社会中,虽然我们面对的环境和问题与古代有所不同,但这种情感的共鸣依然存在。通过了解和应用“伤心疾首”,我们不仅能更好地理解历史人物的内心世界,也能在日常生活中更深刻地体会和表达自己的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