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该内容未能解决您的问题,您可以点击反馈按钮或发送邮件联系人工。或添加QQ群:1381223

经纶满腹:从典故到现代应用

经纶满腹:从典故到现代应用

典故与出处

“经纶满腹”这一成语源于中国古代的典故。其中,“经纶”一词最早见于《易经·系辞上》:“夫乾,天下之至健也,德行恒易以知险。夫坤,天下之至顺也,德行恒简以知阻。能说诸心,能研诸侯之虑,定天下之吉凶,成天下之亹亹者,莫大乎蓍龟。”这里的“经纶”指的是治理国家、处理政务的谋略和方法。

“经纶满腹”则出自唐代诗人杜甫的《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纨绔不饿死,儒冠多误身。丈人试静听,贱子请具陈。甫昔少年日,早充观国宾。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赋料扬雄敌,诗看子建亲。李邕求识面,王翰愿卜邻。自谓颇挺出,立登要路津。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其中,“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正是对“经纶满腹”的最佳诠释。

意思

“经纶满腹”形容一个人学识渊博,胸中自有治国安邦之策,具有丰富的知识和谋略。

应用场景

  1. 教育领域:在教育中,教师或学生如果学识丰富,常常会被赞为“经纶满腹”。例如,某位教授在学术研讨会上发表演讲,旁征博引,论证严密,观众可能会赞叹他“经纶满腹”。

  2. 政治与管理:在政治或企业管理中,领导者如果有深厚的理论基础和实践经验,能够解决复杂问题,也会被称为“经纶满腹”。例如,一位企业家在面对经济危机时,提出了一系列有效的应对策略,媒体可能会称赞他“经纶满腹”。

  3. 文学创作:作家在创作时,如果能将历史、文化、哲学等多方面知识融入作品中,读者也会感叹其“经纶满腹”。

相关话题

  • 古代教育与现代教育的对比:古代的教育注重经典阅读和道德修养,而现代教育更强调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如何在现代教育中培养“经纶满腹”的学生?

  • 知识与智慧:“经纶满腹”不仅仅是知识的积累,更是智慧的体现。如何将知识转化为智慧,应用于实际生活中?

  • 文化传承:在全球化和信息化的今天,如何保持和传承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经纶满腹”精神?

  • 领导力与学识:在现代社会,领导者是否需要“经纶满腹”?学识与领导力之间的关系如何?

  • 个人成长:如何在日常生活中不断学习,充实自己,使自己成为一个“经纶满腹”的人?

通过对“经纶满腹”的深入探讨,我们不仅能了解这一成语的丰富内涵,还能从中汲取智慧,应用于个人成长和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无论是教育、政治、文学还是日常生活,“经纶满腹”都提醒我们,知识和智慧是人生中不可或缺的宝贵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