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该内容未能解决您的问题,您可以点击反馈按钮或发送邮件联系人工。或添加QQ群:1381223

高掌远跖:典故与现代应用

高掌远跖:典故与现代应用

典故与出处

“高掌远跖”这一成语源自中国古代典籍《庄子·盗跖》。在《庄子》这部道家经典中,有一篇名为《盗跖》,讲述了春秋时期一个名叫盗跖的强盗的故事。盗跖本名柳下跖,是春秋时期鲁国人,因其行为恶劣,被称为“盗跖”。而“高掌”则是指高渐离,战国时期的燕国人,以善击筑(一种古代乐器)而闻名。

《庄子·盗跖》中提到:“高掌远跖,天下之恶人。”这里的“高掌”指的是高渐离的技艺高超,而“远跖”则指盗跖的恶名远扬。两者合称,意在讽刺那些虽然技艺高超或有某种特长,但品行不端的人。

意思

“高掌远跖”在现代汉语中通常用来形容那些虽然有某种特长或才能,但品行不端、道德败坏的人。它的意思是说,一个人即使有很高的才能或技艺,如果品行不端,也会受到社会的鄙视。

应用场景

  1. 教育领域:在教育中,教师常用“高掌远跖”来告诫学生,学习知识和技能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要有良好的品德。否则,即使学富五车,也会因品行不端而被社会所不容。

  2. 企业管理:在企业管理中,领导者在选拔人才时,不仅看重员工的专业能力,也会考察其品德。高掌远跖的人即使能力再强,也可能因为道德问题而被排除在外。

  3. 社会评价:在社会评价中,当某人因其行为不端而被曝光时,媒体或公众可能会用“高掌远跖”来形容此人,提醒大家不要只看表面功夫。

相关话题

  • 道德与才能的关系:讨论一个人是否可以仅凭才能而忽略道德,探讨道德在个人发展中的重要性。

  • 历史人物的评价:通过分析历史上如高渐离和盗跖等人物,探讨如何在历史评价中平衡才能与道德。

  • 现代社会中的道德困境:在现代社会中,许多人面临着道德与利益的冲突,如何在追求成功的同时保持道德底线。

  • 教育改革:探讨如何在教育体系中融入道德教育,使学生不仅学到知识和技能,也能培养良好的品德。

  • 企业文化建设:企业如何通过文化建设来培养员工的道德意识,避免“高掌远跖”现象的出现。

通过“高掌远跖”这一成语,我们不仅能了解到古代对人才的评价标准,也能反思现代社会中人才培养和评价的标准。无论是个人发展还是社会进步,道德与才能的平衡都是不可或缺的。希望通过对这一成语的深入理解,我们能更好地认识到道德在个人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