镂肝鉥肾:典故与现代应用
镂肝鉥肾:典故与现代应用
典故与出处
“镂肝鉥肾”是一个源自中国古代的成语,意思是形容一个人对某事极为用心,费尽心思,甚至到了极致的地步。这个成语出自《庄子·外物》中的一则寓言:“宋元君将画图,众史皆至,受揖而立;舐笔和墨,在外者半。有一史后至者,儃儃然不趋,受揖不立,因之舍。公使人视之,则解衣般礴,臝。君曰:‘可矣,是真画者也。’”这里的“般礴”指的是画师在创作时全身心投入的状态,类似于“镂肝鉥肾”的意思。
意思
“镂肝鉥肾”直译为“雕刻肝脏,切割肾脏”,比喻一个人在做某事时,投入的精力和心血之多,犹如在自己的身体上进行雕刻和切割,表达了极端的用心和努力。
应用场景
在现代社会中,“镂肝鉥肾”常用于描述那些在工作、学习或艺术创作中投入极大精力的人。例如:
-
学术研究:一位科学家为了解决一个难题,夜以继日地工作,实验室里堆满了数据和资料,他几乎忘记了吃饭和睡觉,这就是“镂肝鉥肾”的体现。
-
艺术创作:一个画家为了完成一幅画作,可能会花费数月甚至数年的时间,每一个细节都反复推敲,力求完美,这也是“镂肝鉥肾”的表现。
-
企业管理:企业家在创业初期,可能会投入所有的时间和精力,处理每一个细节问题,确保公司能够顺利运营。
相关话题
-
心血来潮:与“镂肝鉥肾”有相似之处,但更多指的是突发性的热情和投入。
-
呕心沥血:同样形容用心之深,但更强调精神上的付出和辛劳。
-
精益求精:追求完美,不断改进的态度,与“镂肝鉥肾”有共通之处。
-
工匠精神:现代社会提倡的工匠精神,强调对工作的热爱和对细节的追求,与“镂肝鉥肾”有内在联系。
-
创新与坚持:在创新过程中,往往需要“镂肝鉥肾”的精神,才能突破常规,取得突破性的成果。
总结
“镂肝鉥肾”不仅是一个成语,更是一种精神的体现。它提醒我们,在追求卓越的道路上,需要付出超乎常人的努力和心血。无论是在学术研究、艺术创作还是日常工作中,这种精神都是成功的基石。通过了解这个成语的典故和应用,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欣赏那些在各领域中默默付出的人们,他们的努力不仅是个人成就的体现,更是社会进步的推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