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该内容未能解决您的问题,您可以点击反馈按钮或发送邮件联系人工。或添加QQ群:1381223

踵接肩摩:典故与现代应用

踵接肩摩:典故与现代应用

典故与出处

“踵接肩摩”一词源于中国古代典籍,常见于《史记》、《汉书》等文献中。其中,《史记·项羽本纪》记载:“项王军壁垓下,兵少食尽,汉军及诸侯兵围之数重。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项王乃大惊曰:‘汉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项王则夜起,饮帐中。有美人名虞,常幸从;骏马名骓,常骑之。于是项王乃悲歌慷慨,自为诗曰:‘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歌数阕,美人和之。项王泣数行下,左右皆泣,莫能仰视。于是项王乃上马,麾下壮士骑从者八百余人,踵接肩摩,皆出营,欲突围。”

这段典故描述了项羽在垓下之战中,兵败被围,士气低落,准备突围时的情景。其中“踵接肩摩”描绘了士兵们紧密相连、肩并肩、脚跟相接的紧密状态,表现出一种团结一致、共赴艰难的精神。

意思

“踵接肩摩”直译为脚跟相接、肩膀相摩,形容人群密集、拥挤不堪的状态。引申义则表示人与人之间关系紧密、团结一致。

应用场景

  1. 历史场景:在古代战争中,士兵们为了保护主帅或突围,常常会紧密排列,形成一道人墙,这就是“踵接肩摩”的真实写照。

  2. 现代生活

    • 交通拥堵:在城市高峰期,车辆和行人密集,常常会出现“踵接肩摩”的景象。
    • 大型活动:如音乐会、体育赛事等,观众们为了进入场馆或观看演出,常常会挤在一起。
    • 团队合作:在企业或团队中,成员们为了完成共同目标,紧密合作,互相支持,也可以用“踵接肩摩”来形容。

相关话题

  • 团队精神:现代社会中,团队合作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踵接肩摩”不仅是物理上的紧密接触,更是精神上的团结一致。企业文化中常常强调团队精神,这与“踵接肩摩”的内涵不谋而合。

  • 人际关系:在人际交往中,“踵接肩摩”可以引申为关系密切、互助互利的状态。朋友之间、家庭成员之间,常常需要这种紧密的联系。

  • 社会现象:在人口密集的城市中,“踵接肩摩”成为一种常态,反映了城市化进程中的问题,如交通拥堵、公共资源紧张等。

  • 文化传承:中国古代典故中的词汇,往往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踵接肩摩”不仅是语言的美,更是文化的传承,提醒我们不忘历史,珍视团结。

通过“踵接肩摩”这一典故,我们不仅能了解古代战争的残酷与士兵的忠诚,更能在现代生活中找到其应用场景,体会到团结合作的重要性。无论是历史上的英雄事迹,还是现代社会的日常生活,“踵接肩摩”都提醒我们,团结就是力量,合作才能共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