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该内容未能解决您的问题,您可以点击反馈按钮或发送邮件联系人工。或添加QQ群:1381223

道傍之筑:从典故到现代应用

道傍之筑:从典故到现代应用

典故与出处

“道傍之筑”这一成语出自《论语·公冶长》中的一则故事。孔子在与弟子子贡的对话中提到:“道之不行也,我知之矣:知者过之,愚者不及也。道之不明也,我知之矣:贤者过之,不肖者不及也。夫道之不行也,吾知之矣:今之从政者殆而。”这里的“道”指的是孔子所倡导的仁义之道,而“道之不行”则意味着这种理念在当时的社会中难以推行。

意思

“道傍之筑”比喻那些在道路旁筑墙的人,象征着那些只顾眼前利益,不顾长远发展的人。孔子用这个比喻来批评那些只关注眼前利益,而不顾及长远发展和社会整体利益的人。

应用场景

在现代社会中,“道傍之筑”这一成语常用于批评那些短视、缺乏远见的人或行为。例如,在企业管理中,如果某位管理者只关注短期利润而忽视了企业的长远发展和员工的福利,就可以用“道傍之筑”来形容这种行为。在政治领域,如果某位领导人只顾眼前的政绩,不顾及国家的长远利益,也会被视为“道傍之筑”。

相关话题

  1. 短期利益与长远发展:在商业决策中,如何平衡短期利益和长远发展是一个永恒的话题。许多企业在追求快速增长时,往往忽视了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性,导致资源枯竭或市场饱和。

  2. 社会责任与企业道德:企业不仅要追求利润,还应承担社会责任。那些只顾眼前利益的企业,往往会忽视环境保护、员工权益等问题,最终可能面临法律制裁或社会舆论的压力。

  3. 教育与文化传承:孔子所倡导的“仁义之道”在现代社会中依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教育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和长远眼光。

  4. 政治决策与国家发展:在国家治理中,领导者需要有长远的战略眼光,不能只顾眼前的政绩。历史上不乏因短视而导致国家衰落的例子,如秦始皇的暴政和隋炀帝的奢侈。

  5. 个人成长与人生规划:个人在生活中也需要避免“道傍之筑”的心态。制定人生规划时,应考虑到长远目标,而不是只追求眼前的享乐或利益。

通过对“道傍之筑”的理解,我们可以更好地认识到短视行为的危害,并在日常生活、工作和学习中,努力追求长远的、可持续的发展道路。孔子所提出的问题,在今天依然值得我们深思和借鉴。